Shelly近日完成了公司(音樂童年)一份小小的閱讀心得報告,和大家分享。

《這樣因材施教,就對了》是一本很適合父母和教學現場的教師看的書噢!

「認識9大氣質,適性而教,讓孩子得以發揮自己的專長與優勢,綻放光芒!」

  • 作者:張黛眉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2012年10月第一版二刷

 

【內容摘要】

「氣質」即孩子與生俱來的性格特質─對內或外在刺激的反應模式。

Alexander Thomas和Stella Chess兩位心理學家,經長期研究,提出九個向度來描述氣質的概念,如下列:

1.活動量:不論在睡覺或醒著的時候,身體活動量的多寡。

2.規律性:指生理時鐘的規律性高低。

3.趨避性:孩子面對新鮮的人事物時,第一個出現的反應。主動好奇者為趨避性偏趨的孩子,害羞退縮則為趨避性偏避者。

4.適應度:在面對環境或是生活變動時,調整自己去配合外界的能力。

5.反應強度:說話總是很大聲,不遺餘力地以各種方式表達情緒,是反應強度強的孩子;反之,較不容易察覺反應強度弱者的喜怒哀樂,因其表情都是淡淡的。

6.情緒本質:總是笑臉迎人,在一天之中表現出快樂、愉悅、友善的時間較多,是情緒本質正向的孩子;而情緒本質負向的孩子,則較嚴肅、深思熟慮而不太愛笑,表現出不快樂、不友善的時間較多。

7.堅持度:指孩子在從事一項活動時,不因遇阻礙或困難就放棄的程度。

8.注意力分散度:注意力容易被周遭刺激吸引而轉移的程度。

9.反應閾:對外在物理刺激(包括聲音、光亮、溫度和氣味等)的敏銳程度,也包括對人際互動中非語言線索的察言觀色能力。反應閾低者較敏感,感應閾高者則需較強的刺激才會有感覺。

 

【從書中的話自省教學經驗與心得】

訂定規範的目標不是控制孩子,而是教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並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p.166)。

所以,當遇到較隨心所欲的孩子,若要引導孩子能更專注於課堂,

比起規定「不能」做什麼,更好的方式或許是告訴孩子「可以怎麼做、該做什麼」,

更甚如果不這麼做,可能會有什麼後果。

如:將「現在請不要翻跟斗、不能講話、不能動來動去…」

改成「現在要仔細聽老師要說/做什麼哦!等一下輪到你的時候,看你是不是可以很厲害的表現出來!」

或「如果現在沒有聽清楚,那就不知道該怎麼做/玩,非常可惜哦!」

 

如果永遠拿一百分的標準來看孩子被扣掉的分數,孩子永遠不會有自信。唯有從零分的角度看到孩子得分的地方,孩子才會知道自己擁有些什麼能力,相信自己(p.176)。

自信何其重要?自信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雨果(Victor Marie Hugo):「對那些有自信心而不介意於暫時成敗的人,沒有所謂失敗!」

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亦云:「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

自信可以幫助我們戰勝挫折,不畏懼困難繼續往目標前進,

而當有了成功經驗,自信更引領我們往更高的目標努力。

若拿一百分的標準來看孩子,孩子將永遠只看到自己的不是、不好,如何能有學習的動力?

在學歷主義、擅比較的社會氛圍中,身為教師或家長,都應警惕。

自信應是在和自己比較下樹立,

從零分的角度告訴孩子他得分的地方,孩子的未來會更燦爛,不只一百分!

 

孩子上幼兒園,有個重要目的,即是透過上課和遊戲過程,學習分享、輪流、溝通、妥協、合作等點點滴滴,培養人際關係的基本能力(p.195)。

同理,孩子來到音樂童年,除了學音樂,

從說故事、創作中學會分享,

從合奏中學會聆聽與合作,

從和老師與同儕的遊戲互動中學會輪流、溝通與妥協,

點點滴滴都是教學努力的方向。

 

幼兒上才藝班的目的是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各種不同的刺激和課程,從中發現孩子的天分和興趣所在。父母不要抱著「怕孩子輸在起跑點」的心情帶孩子上才藝班,這樣不但孩子辛苦,父母也很辛苦(p.241)。

在教學現場,許多家長是抱著「讓孩子贏在起跑點」的心情。

身為教師除了能適時提醒與分享本書作者論述之外,

須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拿孩子們做比較,

並多與家長分享孩子上課中好的表現、看到孩子的天分與優勢在哪裡...等,

和家長一起找到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可運用在教學上的點子】

面對堅持度高、較固執的孩子,可以怎麼做?

堅持度高的孩子,內在有一種愈挫愈勇的性格,

所以遇到困難和反對意見時,他會更加堅持己見

面對固執又不說出原因的孩子,先試著同理他的想法,並將猜想說出來,

或說:「我想你這麼堅持,一定有你的理由。」稍微軟化的態度,

讓孩子失去對抗的目標,也就無法再固執下去。

當孩子感覺自己被尊重和了解後,自然會變得比較柔軟,不再那麼堅持,而有商量的空間(p.126)。

 

兩歲班時常遇到害羞退休的孩子,如何與家長溝通?

趨避性偏避的孩子在面對新鮮的經驗時,易選擇逃避或猶豫,他們並非不想參與,只是較小心謹慎

他們的害怕並不會讓其對所有新鮮事物都沒有興趣,

其實他們還是很想接觸,只是選擇默默在一旁觀察,用眼睛學習,

待孩子覺得情境是熟悉安全的,便能自在地離開媽媽,開始參與互動和遊戲。(p.64)

因此在進入陌生情境之前,幫助孩子提早暖身,提早到場熟悉、預做準備,相當重要。(p.65)

 

三歲與四歲班,面對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該怎麼做?

上課時,讓孩子坐在離老師最近的地方。

給指令時,簡短、明確,一次給一個指令,孩子才會記得。

學習情境安排較多的變化,避免因重複沒變化而使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更有趣的事物上。

運用有趣的道具或以遊戲進行教學,適合注意力分散的孩子。

孩子因注意力廣,和小朋友相處時,容易注意到別人發生的事,

因此要引導孩子區別,哪些事情要管,哪些事情不需湊熱鬧。(同時可予家長參考建議,於日常生活中實行)

 

--

小孩百百種,

因為音樂童年、因為鋼琴,

雪莉很幸運擁有這麼多的孩子在身邊,

於是有了百百種的挑戰與學習機會!

這本書幫助雪莉老師很多,

有興趣的,翻一翻吧!

雪莉圖書館願意出借噢!

同樣地,有推薦的書單也歡迎提出^_______<

 

Shelly

arrow
arrow

    Sh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