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是上上周(10/23)的講座了...

Shelly因四歲團體鍵盤班的成果發表、新開班、名片製作、鋼琴教學研習忙得團團轉,

拖到現在才來寫收穫+複習。

 

期待已久,終於有機會進到臺中國家歌劇院的「內裝」─小劇院開始─囉!

(歌劇院開幕時的參觀心得文→請點我

此次講座策劃及主講人為楊照,鋼琴演奏是江恬儀老師,

主題是談浪漫樂派─舒曼的《兒時情景》。

 

一進到座位上就得到一本小巧別緻節目冊↓可以說比"袖珍"大,又較一般樂譜(A4)小

IMG_5618.JPG

翻開先是主講人、鋼琴演奏和舒曼的小小介紹

IMG_5622.JPG

再往下翻,wow!是完整的13首《兒時情景》小樂譜耶!

好可愛呀完全喜歡~(什麼東西變小了便無條件喜歡哈哈)

IMG_5623.JPG

(接在兒時情景後面的,還有下一次的講座《森林情景》,主辦單位真是好(大)(手)(筆)

而且書皮上還有個小巧思↓,因為它厚度有限,所以有個書背替代方案,這樣收進書櫃裡也能看見它噢!

IMG_5625.JPG

 

好啦~我們不要再被節目冊迷惑,回到正題(咳)

不過印樂譜給聽眾們真的是太棒了而且有必要(又提)

楊照老師在講的時候,聽眾可以對照著樂譜看,

雖然不是人人看得懂五線譜,但是楊照老師卻能將它說得易懂又有趣!

「五線譜沒有這麼可怕,端看你用什麼方式看它」楊照老師不斷提醒

這句話雪莉應該借用來提醒家長,

同時也學到了一點該如何向看不懂五線譜的家長說明曲子的走向或重點。

 

下面要來複習楊照老師珍對《兒時情景》13首小曲子,如說故事般的說明,深入淺出,受用無窮。

 

進入樂曲前,先說說《兒時情景》的由來:

1938年(舒曼28歲),或許因為克拉拉在給舒曼的書信中,不斷地提到舒曼很「孩子氣」

於是舒曼寫了30首真的"孩子氣"的曲子給克拉拉,而後舒曼選了13首編為如今的《兒時情景》。

(那其他的17首呢?很遺憾,已無從考究)

舒曼原將題標為《兒時故事》,後才改為「情景」,Why?

舒曼不只是音樂家,也是音樂評論家,他對文學性、對文學的喜愛、天賦不可忽視噢!

他對文字的雕琢、選擇,肯定有他的原因。

情景」和「故事」比起來,好似回憶一般,較為一個一個片段,拼湊在一起,

不如故事那般── 起、承、轉、合 ──完整。

這13首,是一段又一段的「情景」,是從小孩的視界、心理出發,一首便是一個片段、一段回憶。

 

No.1 來自陌生的國度和人 (ps.原文的"國度"和"人"皆為複數名詞)

- 中聲部:不斷重複的三連音,表現出兒童對外界所有事物天真的感受。

 

No.2 令人好奇的故事

- 主要的句子(重音)落在第三拍,引導去聽一直出現的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表現出孩子好奇感。

 

No.3 Hasche-Mann (常見翻譯:聖誕老人、躲貓貓) 

- 標題的這位人物,並非大家知道的聖誕老人噢!

  而是來自德國黑森林一個"嚇小孩"的傳說,跟聖誕老人恰恰相反,

  若小孩不乖,會被Hasche-Mann抓走!

  所以若說躲貓貓似乎也不那樣恰當,曲子是b小調,

  加上快速音群,像是孩子想像Hasche-Mann要來抓他,那追逐的情景與不安的心情。

 

No.4 苦苦哀求的孩子

- 曲中共三次ritardando(漸慢),9-12小節的漸慢後,在13小節回復原速,加強了最後的ritardando和pp

- 好比一個孩子想吃冰淇淋,苦苦地哀求著,無力、又燃起希望、失望的過程。

 

No.5 心滿意足、夠滿意了

- 好比孩子吃到冰淇淋了!

 

No.6 發生大事 (ps.是孩子的大事噢!)

- 以聖詠風(四部和聲/合唱)寫成,本應是莊嚴感,

  但它速度卻快(138),故非正式的莊嚴,因為是孩子的大事吶!

  另外,多在第二、三拍標上重音,改變原有的三拍子韻律,

  加上低聲部不斷地下行走向,感覺有不好的事情正在發生。

- 第14小節低聲部改變為一串上行音型,表示心情有些改變,

  孩子情緒是複雜躍動的,來得快也去得快,不會一直在惶恐中,

  時而覺得事情沒那麼嚴重、時而又陷入緊張,覺得大事不妙。

 

No.7 像夢ㄧ般的(大家耳熟能詳的《夢幻曲》) 

- 小孩做的白日夢。訴說著孩子似懂非懂,有時好像分不清現實自我幻想的世界。

- 高、中、低聲部不斷流盪,無固定關係,製造出夢幻感。

 

No.8 火爐邊

- 屋子外冰天雪地,而孩子待在室內火爐邊,感到溫暖的心情。

- F大調:溫暖、和大自然相關。內聲部模仿、暗示火爐中嗶嗶剝剝的聲音。

 

No.9 木馬騎士

- 一個孩子在騎木馬,而他絕對不認為自己騎的只是「木」馬,而是想像自己是個英勇的騎士,騎著駿馬,馳騁在原野上!

 

No.10 幾乎太認真/嚴肅

- 主旋律節奏幾乎不變,聽似穩定,實則為切分音,呈現出不穩定

- 好比小男孩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突然間停下來!靜默著、思考著。

 

No.11 使得害怕的

 

No.12 孩子要睡著了(原文中的"inn",在文法上是進行式

- 孩子主觀的感受:進入夢鄉之前,回想著自己一天中發生的事情

 

No.13 詩人說

- 此曲介於歌唱、朗誦與音樂間,如同連續的文字般,可視為一篇「總結」:

  這些,不是我舒曼一個人的童年。

  這些──12首曲子──經過詩人的轉化,欲喚起每個人童年的記憶。

  詩人,是舒曼、是演奏家、甚是聽眾。

- 第12小節:舒曼想交給鋼琴上的詩人(演奏家)決定要怎麼"說"吧!

 

最後送上Shelly喜愛的鋼琴家之一 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 的演奏,好喜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dqBfMb3pX0

 

Shelly

 

 

 

 

 

arrow
arrow

    Sh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